环境目标约束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以重工业为中坚力量的产业发展模式助力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了社会福利,也给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重大目标,着力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 [3]。因此,厘清环境治理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涉及到产业经济发展,有涉及到环境工程科学,需要以全局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吸纳不同学科思想,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顶层设计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制定环境目标、通过目标管理与导向来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议题。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条主线路,一是环境政策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二是环境政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在环境政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上,Millimet等[4]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进入与退出、企业的资源配置等方面产生了影响,进而作用于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李虹等[5]的研究验证了“波特假说”,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徐文成等[6]还从环境税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包含环境因素的DSGE模型研究发现,环境税的实施有利于增加清洁行业的产出,促进资源流动,进而推动产业高质量的发展。汪发元等[7]研究认为环境规制主要通过提高地区绿色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环境政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上,刘伟明等[8]利用我国“双控区”试点政策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投资挤出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现。上官绪明等[9]还利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相邻地区却产生了一定阻碍。也有部分学者从区域视角进行研究。陈冲等[10]对我国黄河流域的进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有效促进了该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肖振红等[11]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进而有助于高质量发展。
梳理既有文献,本文发现在讨论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上,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分析环境规制或者某一特定的环境政策对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而缺少从地方政府约束的视角出发分析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动机与环境目标约束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现有研究多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或绿色生产效率衡量产业的转型升级,难以全面反映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视角出发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研究。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本文利用环保部在2007年与各省市签订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作为外部冲击,以各地级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否明确公布了环境目标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环境目标约束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能够有效减少实证分析的内生性问题,并丰富了环境治理的相关文献。另一方面,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利用熵值法构建了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产业发展的内涵。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环保部在2007年与各省市签订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要求各地区积极制定环境目标,进行环境治理。面对这一政策,各地方政府的自我施压程度不一致,有的地方政府开始明确将环境治理目标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之中,而有的地方政府并未向社会公开环境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方政府的环境目标受到的外部约束程度不同,公开了环境目标的地级市受到了较强的外部约束,而不公开的地级市可能未受到外部监管约束。可见,2007年的《责任书》促使地方政府受到的环境目标约束产生了差异,由此形成了“实验组”与“对照组”。据此,本文将该《责任书》的签订作为外部冲击,以各地级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否明确公布了环境目标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考察环境目标约束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环境目标约束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对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影响:一是环境规制,二是财政对技术研发的支持。首先,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推动了地方政府进行环境规制,进而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当地方政府受到较强的环境目标约束时,会出台更加严苛的环境规制政策,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以达到环境目标的考核。地方政府对环境规制政策执行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12]和减少碳排放[13],对于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导功能。另一方面,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可能对当地的污染密集型产业产生挤出效应,促使该类企业退出市场[14]。在这种情况下,特定地区内部的产业布局将发生改变,由高污染为主转向中低污染行业为主,从而有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当产业转移面临的阻碍较大时,挤出效应可能较弱,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则有利于倒逼当地产业通过技术进步来达到环境规制要求。同时,根据波特假说,环境规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增强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还有利于提高绿色产业的利润率,促进绿色产业进一步扩大再生产,进而有利于绿色生产技术赋能各类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的进步。这同样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其次,环境目标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行为会受到显著影响。为了达到环境治理目标,地方政府可能会增加科技研发和教育支出,进而对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一方面,由于环境治理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仅仅由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在环境目标约束下,为了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将有动机利用财政科研支出等财政工具以快速达到预期效果。财政科研资金的支持能够有效降低产业绿色转型成本,提高绿色转型的收益,进而促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政府的创新科研支持能够有效促进新兴产业的壮大[15],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财政对特定领域的支持还具有明显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劳动和资本进入新兴产业,提高相关产业发展效率,并鼓励更多的产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这对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环境目标约束有利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假设2 环境规制和政府科研支出是环境目标约束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
(文章节选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